新闻中心

News
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一根小羽毛“织就”大产业
发布时间:2025-10-22 15:44 阅读次数:12

作为皖西白鹅的主要产地,我市依托优质的原料支撑和强大的羽毛羽绒产业基础,培育出多个羽毛球生产基地。从舒城干汊河靠智能制造拓全球市场,到裕安固镇镇以本土根基助乡村增收,“一根羽毛”撑起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双答卷

走进位于舒城县干汊河镇的安徽宏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AI视觉分拣机每秒3次选羽毛,智能组装线误差控在0.1毫米内,每只球经12项数字化检测。

安徽宏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 胡海涛:

以前靠人工分拣,一天最多处理8000根羽毛,现在机器效率是人工的6倍,还能保证每批原料品质统一。

该企业自主研发的“耐打型”羽毛球获国际羽联认证,耐打度提高30%,如今国内外职业联赛订单占比超40%。

安徽华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将自主研发的赛事级羽毛球投入赛场,为进军东南亚市场铺路。

安徽华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梅山:

我们就是要让产品在赛场上‘说话’,让大家看到‘中国制造’的羽毛球不比进口的差。

舒城县干汊河镇年产羽毛球超8000万只,当地企业掌握71项专利,“太阳”“鸿鹄”等品牌出口20多个国家,每10只海外羽毛球就有1只来自这里,2024年产值破15亿,带动5000人就业。

舒城县干汊河镇党委副书记 方润:

眼下,羽汇产业园三期建设正稳步推进,未来将聚焦“研发—生产—贸易”全生态完善,力争产值突破20亿元。


安区固镇镇奥安康工贸车间里,切片、插球等工序有序推进,鹅毛渐变成优质羽毛球

六安市奥安康工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 汪田:

羽毛球生产步骤大概有30道左右,我们在出厂之前的最后一步,我们还要经过试打,保证它的飞行稳定性,保证它良好的手感,再送到消费者的手中。

固镇镇靠皖西白鹅养殖传统,90年代入局产业,2003年创“奥安康”品牌,如今年产值4000多万,带动300多户农户就业。

工人 王敬琴:

离家在一公里左右吧,在这边工作收入也还可以,大概在4000(元)左右。


做大羽毛球产业同时,企业升级设备、扩品类,向羽毛球拍、球等体育用品加工制造领域扩展



六安市奥安康工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汪田:

主营产品就是羽毛球及周边系列产品,球拍啊,球服这些东西。内销的话,目前占到65%以上。外销的话是出口的话大概就是35%。出口到我们主要是韩国、东南亚、欧洲一些比如像德国、英国这些国家。

舒城的智能创新、固镇的本土赋能,让六安羽毛球产业既拓全球市场,又富一方百姓。未来,“六安制造”羽毛球将飞向更广阔舞台,为地方发展添动力。转自六安新闻联播。